从《声声慢》算不算评弹谈起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评弹 声声慢 从《声声慢》算不算评弹谈起

从《声声慢》算不算评弹谈起

2024-06-30 13:1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原创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

“青砖伴瓦漆,白马踏新泥,山花蕉叶暮色丛,染红巾……”不要问我这几句词的意思,如果配上三弦琵琶的伴奏,或许您就知道了:这是近来网上很火的苏州话流行歌曲《声声慢》。这首歌原来是原籍湖北的歌手崔开潮创作演唱的,收录在他2017年的专辑《急驶的马车》中。崔开潮1995年11月1日出生,才刚满27岁。从《声声慢》的歌词来看,恕我直言,只是一些古典文学常用词的堆砌,没有太高的文学性,但营造的氛围很有江南特色,所以一经改编成苏州话版本,很快在网络上流行开来,倒比原曲更有知名度,甚至在苏州山塘街、平江路的评弹茶馆里,其传唱度超过了《秦淮景》《枫桥夜泊》等传统唱段,不少游客点名要求演唱,一时间《声声慢》成了去苏州旅游的游客心目中评弹的代表。而另一方面,包括最先改编《声声慢》苏州话版本的上海评弹团演员陆锦花在内,一再撇清《声声慢》和评弹的关系,这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?

崔开潮亮相中央电视台

和万茜合唱《声声慢》

《声声慢》原创者崔开潮

1995年11月1日出生的民谣歌手

今天正好27周岁

《声声慢》在苏州的评弹茶馆流行,但其苏州话版本的首唱却来自上海。陆锦花在网络平台上用苏州话和评弹的表演方式翻唱了这首歌,很快收获天文数字的点击量和广泛关注。虽然陆锦花在各种表演场合一再表示《声声慢》并非评弹,但更多需要流量的评弹演员开始翻唱这首歌,当被问及这是否评弹,有些人难得糊涂,有些人干脆直接承认。于是引发了争议。事实上,《声声慢》是否属于评弹?并不难分辨。从音乐上来看,《声声慢》苏州话版用的是崔开潮的曲,虽然演唱上用了评弹的技巧,但没有评弹的音乐元素和旋律特点,不熟悉的朋友会误认为这是评弹,但只要对评弹有所了解,都不会认为这属于评弹。准确地说,这是一次专业评弹演员成功的跨界翻唱。

陆锦花弹唱《声声慢》

中央电视台播放时

加了“苏州评弹”的字幕

《声声慢》不属于评弹,但不属于评弹的内容,是否不能在评弹舞台上出现?似乎又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。其实从诞生的第一天起,评弹就始终在创新中发展,求新求变始终是评弹不变的精神。“评弹”原名说书,弹词和评话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,1950年才在上海“合并”为“评弹”。评弹的演出样式和流派唱腔始终在变。从一人坐唱,到民国时代出现双档,从只有男双档发展到男女双档、女双档,甚至“三个档”、“花色档”。评弹音乐从晚清时代的陈调、俞调、马调,发展到后来的二十几种曲调,伴奏也更丰富。评弹表演本身和昆曲很相似,后来吸收京剧、电影、话剧(文明戏)、流行歌曲等,丰富自身的表演手法和音乐内涵,这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评弹。陆锦花等专业演员每次表演《声声慢》都要声明“这不是评弹”,其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。在我看来,大可不必。举例而言,民国时代“弹词皇后”范雪君在弹唱《秋海棠》时插入京昆表演,她是否需要每次都声明“这不是评弹”?

范雪君·《秋海棠·恨不相逢未嫁时》

曾几何时,评弹艺术被称为“退休人的艺术”,以低廉的票价吸引老年观众。但近年来评弹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,众多年轻人开始喜欢评弹,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评弹艺术的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。拼盘演唱会形式的剧场演出越来越多,原来“雅俗共赏”的内容,显然“雅”的方面更受欢迎,“俗”的受众相对少了。相比于15天追听一部长篇,很多人更愿意每周留出专门的时间集中欣赏,这都是年轻观众给评弹演出带来的新市场和新思考。

四川北路1925书局

前身为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

高博文表演苏东坡《水调歌头》

听众不乏年轻人

位于四川北路昆山花园路口的1925书局,前身为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,“老听客”陈云同志曾在此工作。今年此地举办的“评弹中的江南文化”系列活动,笔者听了两期,很有感触。优秀的演员、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年龄段的听众,以评弹雅集的方式,在书香氛围中演绎江南文化。我注意到很多观众原来不熟悉、不了解评弹,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,对评弹有了好印象。或许他们并不真正了解《声声慢》《秦淮景》或者《明月几时有》哪些“属于”评弹,哪些“不属于”评弹,他们只是沉浸在由评弹演员营造的江南文化的氛围中,被吴侬软语所深深吸引,如果上来就让他们听长篇,可能他们不会听得下去。《声声慢》虽然不是评弹,但把更多的听众带进评弹的大门,或许听得多了,他们还会去书场听长篇。或许唱得多了,专家学者再添把火,翻唱流行歌曲就此成了评弹的新流派,亦未可知呢。

高博文在1925书局表演《情探·夜读》

陆锦花翻唱流行歌曲《孤勇者》

原标题:《从《声声慢》算不算评弹谈起》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